校庆校友网
网站首页
师德标兵

2025年度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时间 :2025年09月09日

李海虹,女,1978年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从教25年。主要从事机构动力学、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及工业机器人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是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山西省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先后获得“全国技能大赛山西选拔赛优秀指导教师”“山西省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一、政治坚定,对党忠诚

李海虹同志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个人政治信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持廉洁从教的职业操守。积极参与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不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个人责任感、使命感。严格以优秀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曾获太阳成tyc33455cc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二、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潜心教书育人,回归教育初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方面,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并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秉持身正为范,以德立学,对工作实事求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与道德榜样。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曾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导师荣誉称号。

三、爱岗敬业,勇于创新

热爱教育事业,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新理论新方法,以提升自我教学水平。在认真备课、上课及完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也认真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改进不足之处,不断提高教学成效。积极投身新工科建设,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创新意识融入实践育人过程,搭建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平台,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她主编出版《工业机器人课程设计教程》教材,立足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传统设计方法之后,引入数字化设计技术,全方位构建机电一体化设计体系。《机器人学基础》课程先后在太阳成官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

四、匠心育才,攻坚克难

从入学专业导师工作入手,引导学生有步骤地参加基础学科竞赛及专业竞赛,做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规划,通过参赛及完成各类各级别创新项目,帮助学生构建科学严谨的思维逻辑,锻炼学生攻坚克难的科学精神,指导学生不断在完善设计中提高自我能力,圆满完成了校级、省级及国家级大创项目,也在多项学科竞赛中获得了优秀成绩。特别是在2021年她带队参加第四届山西省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学生全部获奖,她也因此获得山西省工信厅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五、教研促学,研以致教

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中,根据最新的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行业、企业发展重点,更新设计题目,提高学生设计兴趣,并指导学生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完成设计,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采用科研、教学和学习相结合,将新成果及时引入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课件及实践设计内容,同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出将理论课时转换成项目式教学的课程设计环节。研究了新教学方法所对应的课程评价体系及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先后完成了多项省级及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参与省一流课程建设,并两次获得山西省教学成果奖。

六、立足专业,特色发展

她既是一线专业教师,也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负责人,在建设专业课程的同时,更需要思考如何全面发展本专业才能更好的为国家、为地区、为行业培养有用之才。她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关注科技、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在学校、学院的规划及指导下,持续改进专业培养方案,加强专业特色建设;在学院帮扶下,持续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邀请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等,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通过学校、学院和全体专业教师的努力,机电专业不仅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审,获批山西省特色专业,也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七、科研攻关,反哺教学

多年来在工业机器人技术研究及应用方向进行科研攻关,主持有国家基金委项目、山西省自然基金及青年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厅留学人员科技项目、山西省人社厅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也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2 项山西省重点研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SCI 和 EI 收录 10 余篇次,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项,授权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6 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授予的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各1项。是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工程教育学科专业教学委员;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委员会委员。目前已完成27名硕士的培养。

面对新时代下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作为国家级一流专业的建设者,李海虹教授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扎根教育教学一线,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科学素养、大工程视野、工程实践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贡献智慧与力量。